高额处罚,股价不降反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蚂蚁处罚的“靴子”落地之后,有不少阿里相关投资人表示可以松口气了。
7月7日晚间,证监会发布的一则《金融管理部门善始善终推进平台企业金融业务整改 着力提升平台企业常态化金融监管水平》内容提到,针对蚂蚁集团及旗下机构过往年度在公司治理、金融消费者保护、参与银行保险机构业务活动、从事支付结算业务、履行反洗钱义务和开展基金销售业务等方面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金融管理部门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法》《反洗钱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保险法》《证券投资基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对蚂蚁集团及旗下机构处以罚款(含没收违法所得)71.23亿元。要求蚂蚁集团关停违规开展的“相互宝”业务,并依法补偿消费者利益。
首先要注意的是这不是一张罚单71.23亿元,一共有十几张还涉及相关业务实际管理人。其次并非只是针对蚂蚁、腾讯旗下的财付通、以及邮储银行、平安银行等也因为类似的原因被处罚。总体来看是在互联网金融业务做规范化整改,帮助行业立规矩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资本市场已经在炒作蚂蚁走出困境即将上市的预期了。7月7月,阿里巴巴港股(09988.HK)逆势收涨3.44%报84.3港元/股,盘中涨幅一度接近6%。截止7月7日阿里美股收盘价为90.61%,涨幅达到8.07%。
他们炒作的逻辑也很简单,就是利空出尽,就是利好,接下来蚂蚁这艘巨舰会开得更稳更远。但蚂蚁的投资人显然没有那么乐观。有市场人士分析,一方面,近几年阿里、腾讯等同类可比上市公司的股价降幅较大,可参考标的的估值水平下降;另一方面,蚂蚁集团经过两年多的整改,其金融属性逐步增强,应更大程度按照金融机构定位进行估值。
从2021年开始,包括美国共同基金巨头富达投资、贝莱德(BlackRock)、普徕士均下调了蚂蚁集团的估值。最为悲观的则是富达投资,最新估值700亿美元,较巅峰期蒸发7成。
就连蚂蚁自己最新采取的回购动作也是较巅峰打了不少折扣,蚂蚁集团7月8日公告,为持续吸引人才,同时进一步满足股东的流动性需求,将以自有资金回购现有股东的部分股份,总回购比例不超过总股本的7.6%。回购的股份将转入员工股权激励池。记者注意到,本次回购充分遵循市场化原则。在定价上,根据国内外知名投行出具的财务报告,回购价格对应蚂蚁集团估值约为5671亿元;在股东参与上,所有股东均可在回购比例内自愿选择是否参与。
据媒体消息,为合理确定回购价格,蚂蚁集团本次参考市场惯例,聘请了国内外知名投行作为财务顾问,并根据其出具的估值报告进行了定价。根据公告,蚂蚁集团本次回购的价格对应公司估值约为5671亿元,较2018年C轮融资估值(约9600亿元人民币)下降40%。“在目前国内互联网公司估值较低的情况下,这一变化符合市场预期。
所以别急着开香槟,蚂蚁要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业务整改何时完成,估值再调整、未来的发展方向等等。
蚂蚁缘何被处罚
很多吃瓜群众只注意到了蚂蚁这高达71.23亿的处罚金额,搞不清楚为啥处罚,怎么就这么高了。
有些媒体只看到了后面要求关停相互宝,就以为是针对相互宝这一项业务的罚没。事实上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证监局、央行也都公开了相应具体罚单:总体上处罚围绕着投资者保护、代销业务(代销保险、代销理财、代销基金、代销互联网存款)、支付三大板块展开。但是和此前央行约谈的内容比总体处罚算比较温和。
对蚂蚁科技集团下发金罚决字1号,案由包括:一是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包括:存在引人误解的金融营销宣传行为,侵害消费者知情权;未向部分客户群体明示还款要求;未按规定处理部分消费者个人信息。二是违规参与银行保险机构业务活动。包括:违规参与保险代理、保险经纪业务;违规参与销售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银行理财产品、互联网存款产品。
可以说互联网金融方面蚂蚁能做的业务都做了,有专业人士指出互联网可以通过大数据做全维度的风险评估不仅在风控能力上更强,在营销上也是有革命性的体验。大数据做风控更强这点不容否认,但是风控的基本逻辑是要合规,不能说我算得过来账就可以不用遵守规则。
蚂蚁在这方面问题很大。动动手指就可以买份保险,互联网保险的兴起让买保险变得简单快捷,但这种隔着屏幕的购买方式也让保险消费的纠纷和投诉与日俱增。中国保监会曾在2017年披露保险公司投诉情况。整体来看,保监会机关及各保监局共接收涉及保险公司的保险消费投诉93111件,其中涉嫌违法违规投诉2109件,占比2.27%;保险合同纠纷投诉91002件,占比97.73%。而尤其引人关注的是,互联网保险消费投诉大幅增长,较去年同期增长63.05%。
销售平台方面,涉及非保险公司自营互联网销售平台(第三方平台)的投诉3821件,占互联网保险消费投诉的88.80%,具体涉及127家各类网络销售平台,其中,携程网、支付宝、微信、淘宝4家大型互联网平台的投诉占非保险公司自营平台投诉的47.87%。
互联网创新是应该鼓励的,但是不能绕过金融监管、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不能不重视,不要等羊都跑了才想起来管一管。
蚂蚁上市在即?
过去两年间,蚂蚁集团为恢复上市做了不少的准备,主动将花呗、借呗品牌隔离。2021年6月份,蚂蚁消金获批运营,蚂蚁集团随即将花呗和借呗进行剥离,由蚂蚁消金专门负责管理。根据相关部门的规定,蚂蚁消金要在1年过渡期内让这两项业务平稳有序退出。另一个重点业务余额宝,也在进行收缩。截至2021年上半年,其规模已降至7808亿元,创下近五年规模新低。
业务和人事陆续变化后,蚂蚁集团的股权结构也有了重要变动,马云不再是该集团实际控制人。2023年1月7日,蚂蚁集团在官网发布《蚂蚁集团关于持续完善公司治理的公告》。公告显示,马云通过解除一系列协议,放弃了对蚂蚁集团的实际控制权,蚂蚁集团已无实际控制人。
马云目前个人持股比例并不高——蚂蚁集团2020年IPO招股书披露,上市发行后马云个人持股比例不超过8.8%——其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协议安排控制杭州君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及杭州君澳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两个合伙企业,这两个合伙企业则合计持有蚂蚁集团53.46%股权。蚂蚁集团此前公告显示,杭州君瀚及杭州君澳近期对股东上层结构进行了调整,调整的核心是拆除了原控制结构,从马云及其一致行动人共同行使股份表决权,变成了包括马云、蚂蚁高管等在内的10名自然人分别独立行使股份表决权。
但也正因为公司管理层的调整和监管处罚,根据证监会此前的规定,在主板上市,需要实控人三年内不得变更。此外董监高在三年内也不能受到证监会立案侦查或涉嫌违法违规,所以这么看阿里短期上市无望,不过也不排除海外的可能。
中泰证券指出,蚂蚁未来估值如有提升,主要与以下三方面有关:一是借贷业务商业模式的转型,从联合贷、助贷过渡到征信、技术服务,逐步转变为合规的征信业务或数据技术服务模式。整改方案中申设个人征信公司的举措,也正与这一方向符合。其次,技术输出市场空间很大,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增长引擎。目前创新业务收入占比极低,尚未超过1%。蚂蚁的金融科技已形成比较完善的产品体系,数据库、区块链技术等创新业务的推进有望成为第二增长曲线,从而带动估值提升。最后,收入结构的调整,提升非借贷业务收入占比。目前来看,相对轻资产模式的理财业务和保险业务的收入占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所以这对蚂蚁来说,并不算坏事,未来能做的仍然很多想象空间仍在,在国内普遍降杠杆防范风险的大背景下,做好合规工作是必须项。互联网金融的优点并没有被弃之不用,相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平台经济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