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2013年的春天,我们在从所——一个独立的人文空间组织了第一场读书会。2023年的夏天,我们在老地方组织了一场十周年读书会。
十年间,我们组织了不下三十场活动——致童年·六一读书会、陈慎光老师《啊,阳江人》《阳江话》《鼍城故事》的新书发布会、陈麒凌老师《一念,半生》《回首又见她》的读者见面会、“驴友”关勇军的旅行分享会、“红迷”专场读书会……
十年间,我们看着一个个跟着父母来参加读书会的孩子从小学生变成高中生、大学生,有的继续深造,有的已经成家立业为人父母了;十年间,我们也见证了一些本土文化现象,越来越多的后生回到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发展;十年间,我们看到了这个城市的变化,也看到了一群人不变的初心——对阅读、对生活的热爱……
每一次活动都有老朋友的出现,也会有新朋友的加入,这一次的十周年读书会也不例外。有些老朋友时常会碰面,有些老朋友疫情三年不曾见一面,有些老朋友再也见不了面……人来人往在所难免。时间是如此残酷,也正因此,我们珍惜每一次见面的机会,享受每一次会面的时光,也希望我们所遇见的每一个人都能被时间温柔以待。
十周年读书会设定的主题是“十年”或“夏天”,到场的新老朋友二十多人,每个人都自由地畅所欲言,有人回忆来时路,有人分享文化的传承,有人现场表演阳江白榄,有人分享当下的生活,有人分享十年的成长历程……在分享的同时,也在探讨一些问题:什么是阅读?如何阅读?纸质阅读一定优于电子阅读吗?阅读带给我们什么?70后的读者持开放的态度面对不同载体的阅读,00后的高中生直言自己更偏向纸质的深度阅读,他还向大家推荐了目前他最为喜欢的一本书《瓦尔登湖》……思想的火花在两壁书架的空间碰撞。
“阅读的精神仅仅体现在看纸质书上吗?我看未必。在我们的交谈中,我们的会面中,对每一个人的聆听中,包括你去菜市场用心地买一束小葱、买一束荔枝,跟他们的交谈,看到阳江的变化,这些都是阅读,手机的一段视频都是阅读,我们不要给自己压力,说我很久没看书了,我堕落了,我已经变得俗了。没有,我们在生活中生活着,每时每刻接触到新的信息,这就是读书的种子、读书的精神在你身上散发出它的魅力。所以,我们今天的读书会,不只是读纸质书,我们把读书的定义再次厘清,它应该是多元化的,我们可以时时刻刻做一个读书人。”陈老师的发言和分享,既有读者的视角,“你去菜市场用心地买一束小葱、买一束荔枝”,这样有画面感的语言细节,又让人看到了她作为一个观察生活的小说创作者的视角。聆听他人,其实也是在关照自己。
除了对读书的新定义,陈老师还分享了她最近在看的一本书,美国物理学家布莱恩·格林写的《直到时间的尽头》。她转述了作者关于时间的一个观点:“只有人类才有时间的观念,动物是没有过去和未来的,动物只有此刻,所以动物很开心。一头猪它不知道自己将来的命运是去哪里,它只知道它吃饱了很开心,它是当下的。在某种程度来讲,它的幸福感是只有当下的观念,它忘记了以前,不知道以后也不担心以后。那么它照常起来,照常的经验来自哪里呢?来自它的基因,这个进化的基本是一个习惯性的东西,而不是由经验的选择。只有人类会记得过去的经验,会因为过去的某种经验而选择以后要怎么做,只有人类在不断地想着将来,可能对将来充满憧憬,也可能充满焦虑。人类的极致敏感,让人类有时候生活得很痛苦,但是也给了人类很多智慧。”听到这,不由让人联想起王小波写过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不管哪种“猪”,它都活在时间里,“所以,时间真是一个很有趣的东西。那么,在此刻,我们回望十年前,跟这十年我们走过的过程,我们在座认识的老朋友、新朋友这样一个时间的过程,这是让人充满感慨的。再过十年后,我们又坐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样的故事,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东西。”十年前,他们一家三口散步路过从所,偶遇当时在二楼举行的读书会,便好奇上来并参与其中。那时,她的小孩还是初中生,如今已大学毕业。时间,真是个很神奇的东西。
十周年读书会,大部分的朋友都没有手捧一本具体的书在读,但在那两个多小时的分享会里,我们又读到了很多很多。阅读,可以是一本具体的有字之书,也可以是生活这本无字之书。不管是具象的阅读,还是抽象的阅读,经过时间的淘洗和岁月的沉淀,它都会给人带来力量与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