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与广州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联合主办)
【资料图】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小至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大至国家和时代的发展,都经历从“我”到“我们”的变化。不能成为“我们”,“我”便没有意义;只能成为“我们”,“我”依然没有意义。
以上论述对当代青年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学生习作1】
以“我”之微光,筑“我们”的璀璨明天
文/张雅乔 广州市第六中学 高一(4)班
常言道:“独行快,众行远。”又闻“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拾柴火焰高”。古往今来,“独”与“众”的讨论从未停止。“我”与“我们”孰轻孰重的思考亦是众说纷纭。
我认为,当代青年应以“我”为本,以“我们”为重,在集体和社会中实现“我”的独特价值。
独而不众,是遗世独立的个性,却不免有小我的单薄孤独。
看盛唐之下,诗仙李白离开花团锦簇、人声鼎沸的长安城,于无人山水间独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一份令人羡慕的潇洒自在,却又难免有着一番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苦涩;看屈原,长江边上踽踽独行,含泪而歌“众人皆醉我独醒”,却难以一己之力挽家国之危,只能在故国的亡音里走向人生终点。
不能成为“我们”,“我”只不过是个体在唱“独角戏”,是无人欣赏的孤芳,只能默默开放、凋谢。
众而不独,是整齐划一的秩序,却不免有千篇一律的单调乏味。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但若满园春色偏只见牡丹身影,春天的姹紫嫣红将失色不少。世界因多样而美丽,社会因“我”之个体的创见而进步。看近代中国,晚清的靡靡之音麻醉着大多数中国人的神经。
但是,总有勇敢之“我”、进步之“我”跳出重围,以个人力量唤起“沉睡的大多数”。
鲁迅以笔为矛,直面社会沉疴;革命烈士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以悬殊之力抗击强大的封建势力。若只剩“大多数”,新中国则难以在炮火中诞生,世界也难以发展进步。
若只能成为“我们”,而没有成为“我”的勇气,“我”亦没有意义。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没有人能脱离社会发展。“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都与我有关。”在今天这个高度互联的社会里,我们不应盲目从众,更不应只顾自我便利。
在班集体里,我的一言一行代表着我们一个班的形象,步入社会,我的努力奋斗也在助力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当代青年在坚守本心、做好自己的道路上,更应以天下为己任,有着“我们”的责任感和奉献心,立志为实现“我们”共同的幸福而贡献属于自己的青春力量。
青年们,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当我们团结起来,集体的力量就是无限的。当每个小我都怀揣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以萤烛末光增辉日月”的信念,“我们”的梦想就一定会实现。
【学生习作2】
携“小我”以稳行 怀“大我”而致远
文/罗坤皓 广州市第六中学 高一(4)班
春风化雨,个人情趣能在贫瘠的土地上开出清润之花,云蒸霞蔚;迷雾消散,“大我”姿态能在黑夜中长出洞彻之眼。揆诸当下,我们当代青年应有“大我”,同时不能丢弃“小我”,才能让“我”更有意义。
托尔斯泰曾说:“一切的美都是由光明与阴影组成的。”“小我”与“大我”亦是此理,两者对立统一,相辅相成,共同为人生的华裳增添色彩。
“小我”是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也可以是个人的生活状态、生活情趣,他们组成了最原本的“我”。依我拙见,在如今的社会竞争中,还能保留一丝“做自己”的勇气,是难能可贵的。
可能有些人如同玩偶一样,在被时代浪潮操纵着,这样的“我”,无论有多么大动静,都没有人会在意。
庄子秉承本我之道,寻找自我,践行“口诵则知其道,心明则悟其理”。他教育世人,最终成为道家巨擘,流芳万古。试想,倘若每个人都无“小我”,那应该便是时代在倒退。
“动兮静所伏,静兮动所倚”。“小我”与“大我”,从来都不是截然相反的悖论,我们当有“小我”又当有“大我”,他们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哪一条出了毛病,人都会趔趄、跌倒。
“大我”是国家和时代的发展,是团体中的“我”,“我”也在“大我”中完善。
“大我”是杜少陵在破烂不堪的茅屋前“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叹;“大我”是“奋斗一甲子,铸盾六十年”,积极投身国防建设的钱七虎,“了却家国天下事,一头白发终不悔”;“大我”是扎根西部乡村、头发斑白却让荒村入小康的申纪兰;“大我”是千万个为了国富兵强不懈努力的科研人员。
人如果无“大我”,就没有社会责任感、国家成就感,这样的“我”也是不完整的。
展望未来,青春是萤火绮丽的流动星空,是阳光下的炽烈奔跑,是大雨滂沱后的明媚春光。
然孔夫子曾喟然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该惜时如金,发挥“小我”完善个人,铸就“大我”格局增强国家之气。不断从“小我”“大我”中汲取“九万里风鹏正举”的力量,照彻万古长空,迎来新时代的光风霁月。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身如芥子,披沥赤忱,唯此“携‘小我’以稳行,怀‘大我’以致远”的思想,历万千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教师点评】
这两篇作文不仅是堂上作文,而且是考场作文,是在高强度、高压力下写出来的作文。因此评判的时候也应遵从考场作文的角度和标准。
两篇作文有如下三个优点:
一是审题精准贴切。题目虽然简洁,但蕴含丰富的思想张力,考生需要细致梳理、探究“我”和“我们”的关系——在“我们”的背景之下,追求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并保持独特个性。两篇作品均能围绕这一主题构思行文;
二是文化色彩浓郁。两篇文章均引用了不少来自教材以及课外阅读的文化名人、名言,显示出一定文化底蕴;
三是观照社会现实。张雅乔同学从当下的班集体谈到未来步入社会,罗坤皓同学谈及新时代的青年,均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的思考。
当然,与日常的练笔相比,这种临场发挥的急就章存在硬伤也是明显的。
一是逻辑不够严密,两篇文章都列举了不少例子,但说理显得粗糙甚至武断。二是风格不够鲜明,在语言风格、行文节奏上都有显著的社论文特征,少了一些高一学生的鲜活和灵动,也就少了一些触动心灵的感动。
希望两位同学除了为“我们”呐喊,更要保持“我”的那份独特,在理性和感性的层面不断丰富自我。
(广州市第六中学高级教师 郭子健)
【非师点评】
两篇作文都是非常优秀的高中议论文,都能紧扣材料,提炼出恰当的主题。两个标题都取得非常漂亮。而《携“小我”以稳行,怀“大我”而致远》的标题文字来得更加典雅,立意更加高远,略胜一筹。
在行文方面,张雅乔同学文风平实,从当代青年的思考出发,怀古念今,论据丰富,论述清晰,论点鲜明,是一篇正能量的好作文;
罗坤皓同学的语言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更多一些,古文功底扎实,行文铿锵有力,气势磅礴——这在高一学生中难能可贵。
不过,关于“小我”与“大我”的思考,其实可以有更多一些关于“真实的我”的论据与感悟,但两篇作文中都没有现实可感的“我”,只有观念与理论上的我,所以高大有余,动人不足。
也许这是现在考试作文评分的要求,希望在真实写作中,两位同学能够将真实生活、真实感受更多地体现在写作中,这样才能真正写出打动人心的好文章。
(作家,“小麦姐绘本育儿”短视频博主 麦小麦)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易芝娜
校对 | 朱文婷